姓名: | 谭俊峰 | |
领域: |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| |
地点: | 北京 海淀 | |
签名: |
- 博客等级:
- 博客积分:514
- 博客访问:1493936
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前教育,高等职业教育的门类划分应围绕“职业”或“工作”展开,而不是“学科”与“技术”。说白了,你的“专业设置”(准确讲应为“职业设置”)应让人一眼便明了将来要做什么,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。 比如:保姆、厨师、司机、保安、保洁员,等。
高职的学生,尤其是北京的学生,可能对此不屑一顾。但你不要忘了你现在顶着的那个专业,虽说名字可能好听,但却离职业甚远。
比如,谁能知道“工商管理”的高职生毕业后应该做什么,好像啥都行,也就等于啥都不行。
这种专业设置上的错误带来了高职教育的系统性问题,整个的教育思维逻辑或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弄错了。我们仍是从“专业”出发,然后形成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,进而分配学科、教材、内容、重点,然后进行考试,通过了就毕业了。
这与学科型教育根本没有本质的差别,教育部已经明确了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是门类的不同,而非层次的高低。因而,我们必须从另一个门类的思考角度去重新认识职业教育,如果按目前的方式行事,我敢说,中国的职业教育同样要走几十年的错误路,结果是害了几代人。
在所谓的“专业设置”上,我们率先考虑的应是“工作”或“职业”,即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。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全部源于此。从工作出发,我们才能知道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什么,练什么,考什么。然后根据学生毕业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,进行内容的设计,再将相近的内容形成一门学科,再将给相关的教师备课与教学。
这其中重点是课程的内容,职业教育课程决不是目前的样子。不信你随便找一本高职教育的教材翻翻,他与学科教育在知识体系上如出一辙。这里面有一个基本判断上的错误,我们习惯于把一门学科的知识讲得系统化一些,但职业教育并不需要对某学科知识有系统的了解。它只需要根据工作的要求,学习必须的技能及背景知识,至于知识体系那是另一回事,是学术的事儿,与工作无关。
这里有一个问题,如果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定位写得太明确了,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就业,也就是说,是否会造成就业面过窄。这真是个严肃的问题,必须在开办专业前想清楚。
我的看法是,从专业设置角度讲,职业性越明确就越有利于人才的培养,因为要学什么、教什么、怎么学、怎么练,彼此都非常清楚。比如我的专业就叫“擦皮鞋”,这就太明确了。
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宽度,在此条件下,就需要对专业进行深入分析。总的原则不会变,专业一定要对应某类“工作”、“职业”或“行业”,只是将其通用的技能、知识提炼出来,形成专业的骨架,然后再设置不同的子方向,供学生选择。
这种安排对教学管理、师资水平有了新的要求,但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正途。目前我们并未走在正确的路上,咋走也见不到未来。
按此思路进行专业的设置需要的是一种变革,必须彻底变革现有的高职教育模式与管理模式,没这份信心与决心,根本无法完成。
专注于组织学习 沙盘模拟、问题分析与解决,讲师 13601296979 |
一共有 0 条评论
发表评论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