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名: | 阎雨 | |
领域: |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 其它类别 | |
地点: | 北京 海淀 | |
签名: |
- 博客等级:
- 博客积分:2717
- 博客访问:282159
来源:中国企业新闻网时间:2012-2-1410:15:05 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发展改革委、教育部等7部委制定的《促进就业规划(2011—2015年)》正式经由国务院同意并批转各地、各部门贯彻执行。规划中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,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%以上。 这意味着,在未来4年中,全国多数地区工人最低工资标准,将在目前的基数上,增长50%以上。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,这一“涨工资”新政,让不少中小企业感到“很难接受”。 中小企业备感压力 “贸易不好做,怎么涨工资?”山东威海海飞依服饰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蔡惠键告诉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,虽然企业从去年就开始遭遇用工荒,但是也不会用加薪的办法来吸引工人。 “订单难,销售难,各种商务成本又不断上涨,企业利润已经非常微薄,如果再给工人涨工资的话,企业就可能只有倒闭一条路了。”蔡惠键说。 最低工资标准逐年增加13%,到底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压力呢?蔡惠键所在的公司位于山东省威海市,以山东省2011年平均工资1000元左右计算,到2015年,工资就增加到1600多元,增加了600多元。按照300名工人计算,几年之后,每月公司至少增加18万元工资成本,这对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而言,压力可想而知。 对于蔡惠键的说法,天津华坤钢铁贸易公司总经理李仁忠表示认同。由于生意不景气,李仁忠的公司经营陷入了很大的困境。“生意不好做,员工工资成本越来越高,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”。李仁忠接受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这一段时间,公司已经缩减了30%的员工人数,即便这样,还是不能承受涨工资的压力。” 虽然公司的员工多数都是钢材销售人员,基本工资大都在3000元左右,不存在“最低工资标准”的问题,但李仁忠认为,员工最低工资增长幅度太大,会使收入相对较低的员工产生不平衡心理,也会提出加薪要求,这无疑会加剧企业的经营压力。 李仁忠告诉记者,在天津,很多规模相似的小型贸易企业都面临着极大的成本压力,有的企业连办公室都租不起了,原来几十家企业的办公大楼,现在就剩八九家,整个写字楼显得空荡荡的。 “原来企业租办公室、租仓库都要托人找关系,因为房源很紧张,租金更是水涨船高。现在,接不着订单的基本都退了办公室,在家办公,就为了省下房租。”李仁忠说,“企业都在苦苦撑着,哪里还有能力给员工加薪?” “如果再要求给员工涨工资,我们就只能关门不做了!”李仁忠说,“如果我们这些企业都经营不下去,不是会造成更多的失业么?” 对于这个问题,北京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接受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采访时则认为,国家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,出台了促进融资和减税等不少扶持政策,让很多企业看到了希望,但涨工资的政策一出,会使企业一下子又回归原点。 “虽然银行同意给中小企业贷款,但对企业收入、缴纳利税数额等有很细致和严格的要求,现在工程又不好做,企业要想贷款,只能拼命压低成本,建筑公司必须依靠大批工人才能生存,工资成本是很大的一部分支出,如果工人都要求涨工资,企业根本支付不起。”“涨工资涨不起,不涨工资又怕留不住工人,真是太难了!” “每年必须有1亿元的业务收入,而且必须到账,才能勉强维持运转,否则根本就是零利润。”李强说,“企业再也没有能力支付更多的成本了。” “给员工大幅度涨工资,意味着企业必须增加经营收入来对冲成本,而企业增加收入无非就是提高产品价格,最终会导致物价的提高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界人士告诉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,到头来,涨的工资再多,员工也不会满意,因为收入还是赶不上物价的上涨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春节过后,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又清晰地体现出来。一方面是如约而至的企业用工荒,另一方面是依然严峻的失业现状。数据显示,目前,中国失业人口已经达到2亿人,平均不到7个人中就有1人失业。因此,七部委联合出台《促进就业规划》引起了业界专家的高度关注。有专家指出,中国经济发展迅速,但通货膨胀及国民收入差距加大的现象非常明显,此计划的实施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,实现促进就业及提高国民收入问题,用工荒及失业状况也可因此得到一定的缓解。 但有专家同时指出,如果不考虑目前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,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实施的话,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因为给员工增加收入说到底是企业的行为,如果没有一定的有效机制,则会出现企业或者难以承受或是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回避,增加员工收入的目标便无法实现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阎雨接受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采访时发表看法说,随着经济的发展,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是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,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。这就迫使某些低附加值的、劳动密集型的企业,降低成本、进行产业升级,向高附加值产业进行转化,否则,企业会因为难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遭遇淘汰。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上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值得借鉴。彼时,该计划被认为造就了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,其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,是因为政府等各个部门联合发力的结果。 媒体评论员薛世君接受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采访时认为,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,是由政府各部门打出了一套包括最低工资制、社会保障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、削减个税和企业税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。对于我国来讲,要实现“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%以上”的目标,一系列政府调控举措不可或缺。这样,“‘涨工资’非但不会扯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后腿,反而有利于企业‘强身健体’”。 阎雨同时指出,虽然增加工资幅度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,但政府在推行这一政策时,也应考虑东西部企业的经营差距,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法规式硬性规定。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穷天人之际 |
一共有 0 条评论
发表评论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